急诊患者为了尽早看病假装胸痛被带去抢救室后,那名医生的做法绝了……
最正确的做法还是应该回归病情,根据其病情轻重程度来决定是否调整就诊顺序。
来源 | 医脉通
作者 | 顾龙飞
又有医护被投诉了!
原因为何?广州某三甲医院的一名副主任医师在网上讲述了事情经过。
患儿因“发热1小时”到医院急诊就诊,当时急诊儿科候诊患者较多,排队时间相对较长,家长要求优先就诊,当班护士评估患儿情况,其急诊预检分诊为IV级,非危急重症,可继续候诊。家属表示不理解,遂投诉。投诉理由有二:
1.候诊时间过长;
2.儿科急诊分诊护士未仔细查看患儿。
患者或家属因排队时间过长将急诊医护投诉的事件不在少数,每每发生,都会令所有同行感到心塞和无奈。
令这名副主任医师更加无奈的是:
20元公立医院的急诊诊查费,大家动不动就投诉医生没医德;而1800元私立医院的诊查费,大家反而都说服务好。
虽然为人父母爱护幼子的心情可以理解,但是这种为了能够尽快看病而投诉医护的行为,在十几年前就已存在,而截至目前仍旧没有改观,我们真的累了。
急诊乱象怎么破?急诊医生怎样出诊才能不被投诉?真正的急诊分级诊疗何时才能到来?解决当下一个个的医疗问题,已经迫在眉睫。
曾经多名急诊医生和我吐槽过,有些想要跳过排队而尽早看病的患者,真可谓脑洞大开、机关算尽。
先给大家举个例子。
某天晚上,一个病人因发热来看急诊,在挂号处看到放着“胸痛患者优先”的牌子,于是则和分诊护士说自己胸痛得厉害,分诊护士自然不敢怠慢,赶紧将其送进抢救室并通知医生,甚至连急诊号都帮他“插队”提前挂好了。
当医生撇开满满一诊室的患者先来看他的时候,这个病人却说:“我这会胸痛好点了,但还有点发热。”护士为他量完体温后,确实如此。
如果你是这名急诊医生,你该怎么办?是先帮他看发热待查,还是让他规规矩矩等待排队呢?
也许这个时候,你已经发现他的胸痛是假装的,而本着眼里融不进沙子、为其他患者负责任的态度,你会坚决要求他重新排队就诊。
但,一名在急诊摸爬滚打很多年的老医生来说,可能就会选择另一种解决办法:虽然内心万分嫌弃,但转念一想,与其费尽口舌和他争辩,到头来没准还会被投诉,倒不如就顺势给他开个检查,先把他打发了。
你不是胸痛吗?那就让你多花点钱,帮你把胸痛检查全部做一遍,心肌酶谱、高敏肌钙、胸部CT、心电图……
往往这个时候,患者就会找各种理由拒绝检查。
工作时间长了,真的会在急诊看尽人间百态。
其实,现在很多医院已经十分看重患者的投诉,不管是实名还是匿名,都会一视同仁,积极处理。大部分医院都会设有监察科和医患沟通办,专门处理医疗纠纷,甚至有时候医务科和护理部也会参与到事件的调查中来。因为这些投诉不仅关系到医院的口碑、患者的满意度评比,甚至还会影响到医疗机构的打分和排名。
这样的出发点固然是好的,可以帮助医院了解自身服务的短板和不足,通过收集和分析这些投诉信息,可以改进服务流程,提升医护人员的态度和医疗技术,从而提升整体的医疗服务质量
但是——
有时候面对某些无厘头甚至带有恶意的投诉时,又有多少医院能够保持冷静与理性,力求充分还原整个事件的全过程,而做到不偏袒与不妥协呢?估计,很多医院都只是一味地想尽快息事宁人吧,棍棒永远都是打在“自家孩子”身上!
曾经还有一名急诊医生和我抱怨过,在去年冬天呼吸道病毒猖獗的时候,他们医院病人爆满,夜间只给配备了一名急诊内科医生,导致急诊大厅水泄不通,意料之中又被患者投诉了。
最后院领导通过研究之后决定,在每晚5点到8点这个时间段,由120医生前去顶岗帮忙,不出车的时候就在抢救室内兼顾看病人。
但是,每天上班的120医生不可能全部都是内科医生,有时候也会是外科医生,然后院领导仍旧让他们去帮急诊内科开检查单和处理病历。
一顿操作下来,不仅造成急诊混乱,更容易出现医疗纠纷。
为此,也有外科医生向医务科反映,认为此举不妥,但院领导依旧觉得该措施有必要继续执行下去,最起码再遇到被病人投诉的时候,医院也有说辞,毕竟安排医生帮忙了。但他们殊不知,如果遇到因外科医生给内科患者看错病的纠纷,那比医生人手不够严重多了。
可能,每个人都会有此疑惑:每天来看急诊的患者中,到底有多少是真正病情紧急的呢?
一项调查表明,在广州某三甲医院的急诊科每天的急诊病患中,真正属于急、危重病例的患者仅占到45%左右。也就是说,有一半以上的急诊患者,其实都是非急诊,都可以去普通门诊看病。
而这一数据并非是媒体报道中最高的,据呼和浩特某三甲医院的急诊外科主任介绍,其急诊外科在2020年共接诊救治患者约2.7万人次,其中真正属于突发疾病需要紧急抢救的患者仅占到1/3左右,即非紧急病情患者的占比达到了2/3。另据该院急诊内科医生介绍,急诊内科的非紧急病情患者占比与急诊外科基本相同。
如果深入剖析这一现象的话,我们不难发现,这部分非急诊患者选择扎堆前往急诊就诊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:
1.白天工作繁忙,无法请假就医;
2.对急诊的认知存在误区,认为急诊就是不用排队挂号,可以立即得到治疗;
3.部分专科号源紧张,只能怀有侥幸心理先急诊再转诊;
4.有的患者对健康抱有过度焦虑或恐惧的心态,以采用夜间急诊的方式来寻求安慰……
不管何种原因,都会造成急诊医生的工作不堪重负,哪怕院方再加强调配人手,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急诊就医困难,而这也将进一步涉及到宝贵的急诊医疗资源被滥用的问题。
其实早在2011年,原国家卫生部就在全国范围内推行过《急诊病人病情分级指导原则》,将急诊病人分为四级:1级为濒危病人,2级为危重病人,3级为急症病人,4级为非急症病人。其目的就是为了将急诊病人的病情加以分级,并从而对病人进行排序和分流。尽管,具体实施起来的时候困难重重,但是我们仍然能从中看到希望。
后据《北京日报》报道:自2019年5月1日,北京市属大医院全部启动急诊分级诊疗后,相关工作进展顺利。经过半年努力后,一级和二级患者的急诊比例已从3.79%上升到5.33%,四级患者占比也从52.83%下降到了49.86%。
对待来急诊就医的患者,最正确的做法还是应该回归病情,根据其病情轻重程度来决定是否调整就诊顺序。
如果想让这部分明确为非急诊、急诊的患者接受就诊等待,估计我们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走。
责编|米子
封面图来源|视觉中国
晋升副高又有新规定!一大批医生或将晋升无望
强制要求医护脱稿交班,这不是典型的“没苦硬吃”吗?
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,“感知世界医学脉搏,助力中国临床决策”是平台的使命。医脉通旗下拥有「临床指南」「用药参考」「医学文献王」「医知源」「e研通」「e脉播」等系列产品,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、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。
☟戳这里,更有料!